加工助劑在國外最早由美國羅門哈斯(Rohm & Hass)公司于1958年首先開發成功,同年推出第一個牌號K-120。此后,國外許多公司開始紛紛涉足這一領域,開發出相類似的產品。國內較早從事PVC加工助劑研究的是北京化工研究院、山西化工研究所等。上海珊瑚化工廠于80年代初最早實現工業化生產,推出的牌號國內統稱為ACR201、ACR401。進入90年代后期,隨著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的發展,特別是塑料異型材和塑料管道行業的迅猛發展,對加工助劑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長,目前山東產量第一,江蘇、浙江緊隨其后。(來源:百度百科)

加工助劑的作用
加工助劑為PVC的添加劑,有著提高生產性能,和拉伸強度等特性,材料為白色粉末狀顆粒,我們常用的加工助劑有兩種,一種是壓延線使用的ACR-401,另外一種是擠出線的K-120P(pa-20)而加工助劑(Processing Aid)的主要作用是:
1)加快PVC的塑化過程。
2)改進熱塑性熔體的流變性能。
3)改善熱彈性狀態下熔體力學性能。
4)提高制品的外觀質量等綜合功能。
盡管加工助劑的添加量少,但對改善PVC加工性能卻是十分重要的。